股骨头坏死,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,是骨科常见病。随着社会的展,饮酒酗酒人群及车祸外伤事故的增加,加之一些含激素药物的滥用,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。股骨头坏死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局部血供不良,从而引起骨细胞进一步缺血、坏死、骨小梁断裂、股骨头塌陷(疼痛)和功能障碍的的一种病变。
股骨头坏死可发生于髋关节外伤后,也可在长期、大量使用激素,长期酗酒后发生。
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常见于30-60岁年龄段,70%的患者为双侧性。主要临床症状为髋部疼痛,呈慢性钝痛,,也可以急性疼痛发作,有的向下放射至股部、臀部和膝内侧部,以夜间疼痛最明显,后期症状加重出现跛行。
造成股骨头血供不足的原因有:
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导致股骨头内血流中断;
镰状细胞病、胰腺炎、减压病等引起小血管栓塞沉积物阻塞;
血管炎、髋部感染(髋骨或股骨骨髓炎、化脓性髋关节炎)、髋关节结核、射线、长期服用激素、酗酒等引起血管闭塞。
股骨头坏死的常用防治方法
一、保护性负重:
如使用双拐可有效减少疼痛,减轻髋关节的负担,但不提倡使用轮椅。减少爬坡,爬山,上下楼梯,手提重物等加强髋关节压力的行为。
二、药物治疗:
适用于早期(0、I、II期)股骨头坏死,可采用非类固醇消炎止痛剂,针对高凝低纤溶状态可用低分子肝素及相应中药治疗,阿仑磷酸钠等可防止股骨头塌陷,扩血管药物也有一定疗效。
三、物理治疗:
包括体外震波、高频电场、高压氧、磁疗等,对缓解疼痛、促进骨修复有益。
四、手术治疗:
多数股骨头坏死患者会面临手术治疗,手术包括保留患者自身股骨头手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两大类。保留股骨头手术包括髓芯减压术、植骨术、截骨术等,适用于 ARCOI、II期和III期早期,坏死体积在15%以上的患者。如果方法适当,可避免或推迟行人工关节置换术。
五、保守治疗和运动保健:
卧位抬腿法:仰卧,抬患腿,屈髋屈膝90°,动作反复。每日200次,分3-4 次进行。应用于: 保守治疗以及外科治疗术后卧床期。
坐位分合法:坐在椅子上,双手扶膝,双脚与肩等宽,左腿向左,右腿向右同时充分外展,内收。每日300次,分3-4 次进行。应用于:保守治疗及外科治疗术后可部分负重期。
立位抬腿法:手扶固定物,身体保持竖直,抬患腿,使身体与大腿成直角,屈髋屈膝90°,动作反复。每日300次,分3-4次进行。应用于:保守治疗及外科治疗术后可部分负重期。
扶物下蹲法:手扶固定物,身体直立,双脚与肩等宽,下蹲后再起立,动作反复。每日300次,分3-4次进行。应用于:保守治疗及外科治疗术后可完全负重期。
内旋外展法:手扶固定物,双腿分别做充分的内旋、外展、划圈运动。每日300次,分3-4次进行。应用于:保守治疗及外科治疗术后可完全负重期。
坚持扶拐步行的训练或骑自行车锻炼。应用于:保守治疗及外科治疗术后可完全负重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