股骨头坏死是一令患者害怕、医生头痛的疾病。它由创伤和非创伤两大原因引起,前者主要由股骨颈骨折、髋臼骨折、髋关节脱位等造成,而后者在我国主要由皮质类固醇的应用及大量饮酒两大原因导致。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主要累及20=50岁的青壮年,约80%左右患者为双侧发病。
有数据表明,未经有效治疗约80%的股骨头坏死会在在0.5-3年内出现股骨头塌陷。股骨头一旦塌陷(新月征阳性),则87%的髋关节会在24月内进展到需行人工关节的程度,因此对家庭、社会危害都很大。人工关节置换在中青年的长期疗效仍难预测,因此尽可能保存患者自身关节非常重要,早期诊断和科学治疗是提高保存关节治疗疗效的关键。
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
股骨头坏死患者中有约70%的患者有明确的致病因素,这些致病因素包括:使用激素史、长期大量饮酒史、髋部或身体其余部位(如颅脑、脊柱)外伤史、免疫结缔组织病史、身体其余部位或对侧已确诊有骨坏死等。一侧已确诊有股骨头坏死的,对侧出现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性为50%-80%。其它一些与股骨头坏死有关的因素有血液系统疾病、高雪氏病、减压病、慢性胰腺炎、慢性肾病、糖尿病、中毒性休克和内毒素反应等。有这些致病因素的人群为股骨头坏死高危人群。这一人群中如出现髋部不适,应想到股骨头坏死。
早期的股骨头坏死病人常无明显的髋部症状,大多数病人只偶尔感到髋部及大腿周围至膝关节上方有酸胀不适,长距离行走、长时间负重时症状加重,出现跛行,但一般休息后可缓解。有的病人出现夜间痛,是缺血的典型表现。
因症状不重,又无特殊性,易被病人和医生忽略而耽误病情。门诊上常看到初诊的病人即表现为较严重的股骨头坏死,有的甚至股骨头塌陷、变形。早期股骨头坏死病人体检时往往无明显的异常体征,但下肢强力内旋或外展时常诱发髋部疼痛。